为切实提升2025级新生消防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帮助其掌握火场逃生、初起火灾扑救等关键技能,推动安全教育与校园生活深度融合,9月15日14时30分,由学校安全保卫处联合黄骅市消防救援大队共同组织的2025级新生消防知识进军训系列活动,在二期学生公寓及我校操场同步开展。我校副校长王忆宁,后勤处处长林守凡,学生处副处长孙经纬,各学院党政副院长及全体2025级新生辅导员,黄骅市消防救援大队宣传培训员李金秋、黄骅市迎宾大街消防救援站专职队员李春辉出席活动,活动由安全保卫处处长周鹏主持。


高位部署强引领:多方联动压实安全责任
活动伊始,副校长王忆宁就本次消防知识进军训活动的重要性作出强调,她指出,消防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生掌握消防知识、提升应急能力,是适应校园生活、保障自身安全的首要前提。她对全体新生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将消防知识学习从“活动式参与”转为“常态化积累”,并做到主动关注校园安全信息,熟悉宿舍、教学楼等重点区域的消防设施位置;二是要把应急避险技能内化为“本能反应”,通过实操练习熟练掌握逃生、自救、互救方法;三是要树立“安全第一、人人有责”的意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杜绝违规用电、私拉乱接等消防安全隐患,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安全。

黄骅市消防救援大队宣传培训员李金秋结合校园火灾案例,对本次活动的组织成效给予肯定。她表示,从疏散演练的现场表现来看,师生们具备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疏散过程“快、静、齐”,充分体现了学校前期安全宣教工作的扎实性。同时,她针对校园宿舍、实验室等火灾高发场景,还进一步细化要求:新生需熟记所在楼栋的逃生路线,快速到达疏散集合点;在面对初起火灾时,要先判断火情、确保自身安全,再科学采取处置措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扩大危险,同时强化“互助合作”意识,在逃生过程中主动帮扶身边同学,确保全员安全。

实战演练筑防线:双场景实操强化技能掌握
本次活动设置“消防逃生疏散演练”与“灭火器实操培训”两大核心环节,以“实战化”场景模拟,让新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消防技能。
环节一:消防逃生疏散演练——以“快”应“急”练逃生
14时30分,二期学生公寓17号、19号楼栋内突然响起火灾报警声,模拟“楼栋突发火情”场景。在现场引导员的统一指挥下,楼内新生迅速作出反应:弯腰低姿、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严格按照预设的“沿墙壁、不拥挤、不慌乱”疏散原则,从各楼栋安全出口有序撤离。整个疏散过程中,新生们听从引导、动作规范,无推搡、停留现象,仅用时3分20秒便全部撤离至指定安全集结区域,经各学院辅导员清点人数,全员到齐,疏散演练达到“快速、安全、全员”的预期目标。


环节二:灭火器实操培训——以“练”促“会”学处
同一时间,在学校操场,黄骅市迎宾大街消防救援站专职队员李春辉为新生开展灭火器使用专项培训。培训中,李春辉首先围绕灭火器的“日常检查要点”进行讲解:一是查看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正常区域,二是检查瓶身是否有破损、锈蚀,三是确认喷嘴、软管是否完好,四是核实灭火器是否在有效期内。随后,他重点演示了灭火器“提、拔、握、压”四步操作法:“提”即提起灭火器迅速赶赴火场;“拔”即拔掉保险销,解除使用锁定;“握”即一手握住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另一手握住压把;“压”即缓慢下压压把,保持喷射稳定,直至火焰熄灭。
讲解结束后,新生代表依次上台实操。在消防救援队员的“一对一”指导下,新生们逐一完成灭火器操作,从“握姿调整”到“对准火焰根部”,再到“控制喷射力度”,逐步纠正操作偏差,熟练掌握初起火灾扑救技巧。不少新生表示,通过亲手操作,彻底解决了“不敢用、不会用”的问题,真正理解了“小火早灭、大火早逃”的消防原则。


长效赋能固成果:安全理念融入青春成长
本次2025级新生消防知识进军训系列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能培训,更是一堂贯穿“安全认知、责任意识、实践能力”的沉浸式安全教育课。通过“领导强调、专家指导、实战演练”的模式,既让新生系统掌握了消防安全知识与应急技能,更推动“安全第一”的理念从“纸面”落到“行动”。
下一步,学校安全保卫处将持续深化校园消防安全宣教工作,结合新生适应性教育、季节性安全风险防控等需求,通过开展安全主题班会、消防设施参观、应急技能竞赛等活动,构建“全时段、全覆盖、全参与”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助力新生以“安全意识”护航“青春成长”,在校园中安心学习、舒心生活。